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
石磨豆腐
228 0 0
石磨豆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以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因素一直传承到现在。使用石磨磨出的豆汁不易破坏豆类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保留黄豆的大部分营养元素。而黄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被人们美誉为“豆中之王”,用石磨加工黄豆制作出的豆腐色泽晶莹、豆味十足、久煮不烂,所有制作过程不含任何现代工业元素和添加剂,不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理想的补益食疗之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和浩特图书馆
赛罕木雕
242 0 0
赛罕木雕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精雕细刻,力争达到塑像神、情、貌的最佳状态,线条流畅明快,整体造型朴实无华。制作分五步:一是选材,根据木雕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木材;二是放线,确定材质的有效利用;三是打初胚,确定雕塑的底座和模型;四是细组合,将初步制作好的部件,通过多种手段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框架的模型;五是精雕刻,按照塑像神、情、貌的最佳状态进行精雕细刻,直到栩栩如生;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打磨、刷漆、贴金。赛罕木雕多涉及佛像、观音、罗汉等宗教人物,由于所选木头质地、色泽的独特,也使得观者的观赏欲、感染度得以迅速提升,且集中给人古朴幽深的精神享受。
青城刻瓷技艺
404 0 0
青城刻瓷,就是使用特制刀具,以刀代笔在素色瓷器上雕刻出人物肖像、仕女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是集书法、绘画、篆刻、刻镂、及笔、墨、色、刀等诸多艺术与陶瓷制品的巧妙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刻瓷制作步骤:1、选盘:选取可雕刻的瓷盘,如强化瓷,宝石瓷,瓷板等;2、构思:一是以写生素材整理为创作稿,二是依据照片资料设计,三是即兴发挥立意创作初稿;3、起稿:即先将要雕刻的图案、书法、画面用特种铅笔绘于瓷器上;4、錾刻:这是刻瓷中的主要环节,主要工艺为线刻、点刻和面刻;5、敷色:根据画面的需要,敷上各种油画色,这是刻瓷的最后一道工序。晶莹坚硬的“瓷器味”与锋芒锐利的“金属味”揉和在一起,使瓷釉的光泽和刻痕的粗糙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王建永
蒙古象棋
297 0 0
蒙古象棋,蒙语称为"沙塔拉",亦写为"喜塔尔",这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自蒙古古代社会就流行的一种棋种,北方草原古老独特的博弈游戏之一。蒙古象棋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棋盘为8x8格的Shatar,另一种是10x10格的Hiashatar。蒙古象棋的形式、走法、规则接近国际象棋,但与国际象旗又有所区别。蒙古象棋有自己的特色,如马无别足限制和不得最后将死对方的官长,官长和车之间一般不能易位,需易位时,先动官长向车走两格,然后让车从官长上面跳过去,马或驼不能直接做杀,一般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特色。如今,蒙古象棋被列为“那达慕”大会的项目。
蒙古馓子
244 0 0
在土默特地区,每逢八月十五,春节等重大吉庆节日,蒙古馓子成为蒙汉等各民族的节日必备品,并做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在重大宗教祭典朝拜活动中,已成为极具象征性的供品,如喇嘛洞的“拐棍节”,佛诞日,佛陀成道日举行的法会上向四方施主、信徒“放粥”的主要食品就是蒙古馓子。土默特蒙古馓子选用土默特优良品种种植的小麦面粉和面, 经过油浸、醒发一夜后切成小块,采用拉丝,甩丝再扭成扇型或碟型,面丝粗细均匀,不连不粘不断。再经过油浸后,放至七成熟的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即熟。造型独特,大而不散,有盘龙型、扇型。
口簧项目
260 0 0
口簧,蒙古语阿敏呼儿,是一种古老的拨奏体鸣乐器,它是体制最小的、最具鲜明游牧文化特色的古老的民族乐器。演奏方法是用左手持琴,把琴横放于唇内前上下牙齿的中间,右手弹拨。声音靠口腔、唇、舌、呼吸强弱来配合调节音量音色,口腔就是共鸣箱。口簧自身持续低音的演奏方法是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口腔、唇、颊、舌的位置而发出闪颤的实音与泛音交替的旋律,从而形成二重或三重结构的复音音乐;而人声持续低音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出类似浩林•潮尔和冒顿•潮尔中的人声持续低音,形成口簧的复音演奏,非常震撼人心。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由蒙古铁骑带到欧洲,军队远征途中有人随身携带口簧,想念亲人和家乡时弹奏。出于战争的需要,也用来传递信息。
霍秀华
九宫八卦阵
九宫八卦阵俗称黄河九曲连,是一项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九宫八卦阵是按照文王八卦方位图设计的, 可园可方,可大可小。包括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九宫,巧妙和洛书数结合,1,9,3,7,6,8分别是九宫的灯数。灯阵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设计,正门入,后门出,中有九宫步线相连,每座城中按方位立有五方旗,代表五方、五行,并供奉玉皇大帝、天、地、水三官等各路神仙,沿线布设各色莲花。从空中俯瞰,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八卦九宫莲花灯阵”。游客步入九宫八卦阵游玩,流连忘返,可谓"人在宫中走,一览千古情"。
贾氏中医
559 0 0
贾氏中医药是中华名医贾文昭老先生几代人的中医中药临床经验及中医药诊病治病经验的传承及研发,贾氏中医药源于山西,祖上在五台山修行时学到了寺内的中医中药,后又把禅学的中医医法和中医药学术融合自创一派,形成自己独特的医药体系。贾氏中医药以其独特高效为理念,以解决典型的疑难病症为核心思想,以纯天然有机地道药材为原料,并经过严格的炮制而配制成不同类型的具有传统风格的中药制剂。药品系列主要有:丸、散、膏、丹、四大类。其主要内涵:高效、独特、纯天然,主要针对疑难病症。
贾氏飞针针灸疗法
288 0 0
贾氏神针源于山西,祖上在五台山修行时学到了寺内的针灸疗法,后又结合禅学的点穴和中医经络学术融合自创一派,当时人称“贾飞针”。贾氏针法包括:雕法、袭法、平法、和法、补法。疗效好、见效快、痛苦小,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立竿见影,尤其针对疑难杂症进行了灵活的辩证施治,标本兼治,起到了平和阴阳,调理气血,和谐脏腑,沟通内外的经络和气血,起到了扶正培元,催使人体的精气神的恢复,从而趋于康复。其特点是:快、奇、妙、少、好。
郭家营九曲
708 0 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郭家营九曲,每到正月十五期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要来这里参加这一活动,从正月十四就开始敲锣打鼓,喜开九曲门,浑厚的锣鼓,敲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敲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在九曲每一弯的中心有九根次高杆,上挂九盏大灯笼。灯笼上书有: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其余的三百一十五盏悬于桩木上的五颜六色的灯分别环绕着九盏大灯,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依照当地的习俗,郭家营在游九曲之前,都要做一些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和祭拜,敬天敬地,敬各路财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    地址: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14号
电话:0471-6928774    邮箱:zbcg1818@163.com
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