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
白氏正骨指术点穴法
262 0 0
系白氏家族祖传技法,传承蒙医,借鉴中医,自成一家。运用自身修炼的内功意念,通过手指点穴、意念引导、疏通经络,激活组织细胞,促进血气畅通,调理新陈代谢功能,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进而达到筋络畅通、活血化瘀、消除炎症的治疗效果。多年临床经验证明,该疗法对治疗人体各种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滑膜炎、痛风等骨伤、骨关节炎疾病疗效显著,对胃炎、结肠炎等内科及妇科疾病也有明显效果。
白曙光
巡城记
245 0 0
该剧讲述的是清乾隆四年,大清官刘统勋在奉旨查办绥远建城贪腐大案中,与绥远副都统詹岳和建城总管铁顺为首的贪腐集团之间,围绕着保护和追杀掌握案情关键证据的原建城副总管的遗孀关夫人,所进行的斗智斗勇、殊死较量。通过刘统勋私访、巡城、赚贪、惊梦、骂宴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演绎,集中表现了其体察顺应社情民意、关爱呵护民工百姓、巧妙惩处贪官污吏、铁面无私舍身护法,最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不可一世的邪恶势力,成功侦破和查处绥远建城贪腐大案的感人事迹和从政美德,从而热情歌颂、弘扬了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优良传统。
呼和浩特图书馆
走西口
258 0 0
《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苦。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诱人,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粮,没有借上,就与伙伴相约远出西口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玉莲时,整出戏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夫妻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谋生,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对话是那样娓娓动听,情意绵长。通过人物的语言,深刻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清朝男子都留有长辫,这是特有的服饰民俗,从妻子给丈夫梳头开始,到离家后衣、食、住、行的嘱咐,“吃饭你要吃热”,“喝水要喝长流水”,“走路要走大路”,“住店要住大店”,“坐船要坐船舱”,凡是一个做妻子应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一般妻子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一桩桩、一件件是那样的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
叔嫂情
225 0 0
该剧是根据传统二人台(小叔子挎嫂嫂)改编的,说的是一个在黄河岸边的村庄,由于父母糊涂,一个女子嫁给了一个得病的男人,该男人死后,这个女子便变成寡妇,多年来与小叔子相依为命生活。(小叔子人才好,又勤劳,惹得这女子喜爱,她暗暗地爱上了小叔子。有一天,在一个暮春种地时节,她终于向小叔子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小叔子当然起初不敢接受,躲在翁子里觉得“头发昏,肉发麻”。嫂嫂看到这种情况,干脆让小叔子叫她妹妹。小叔子有心叫但又不敢,还要送嫂嫂回娘家。嫂嫂看到小叔子有心无胆,便打了他一个耳光,气的要走;小叔子见状,拉住嫂嫂的手不让走,待嫂嫂把话说清后,小叔子表示坚决娶嫂嫂,全局就这样结束。 )
闹元宵
249 0 0
《闹元宵》:由《打连城》扩编而成。主要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元宵节观灯的欢乐场面。
老牛湾
248 0 0
《老牛湾》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一代村支书一直秉持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从而矢志不渝地坚守着这座古老的山庄,通过努力使其旧貌新颜的故事。
段八旺 何小菊
挂红灯
188 0 0
反映正月十五观灯场景及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揭露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等。
方四姐
239 0 0
方四姐在关灯佳节闯祸把于家庄上,把于老太踩了一脚,方四姐还向王嫂羞辱着于老太……这下方四姐捅下漏子,于老太与女儿于秀英设计让王嫂保媒,让儿子于宝童把她娶回门,折磨她、刁难她、替她于老太出恶气……
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 张玉兰
二蛋吃醋
二大娘过寿
221 0 0
二大娘过寿,二大娘过寿,叫二小来帮工。女儿杏花早与二小有了柳叶儿青之情,但有父母之命的影响下不便明确。二大娘与杏花,二小通过推磨,压糕面、炸糕等一系例做糕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有了许多风趣,幽默的笑话发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    地址: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14号
电话:0471-6928774    邮箱:zbcg1818@163.com
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