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
托县吹歌
220 0 0
“托县吹歌"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盛行于托县城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开业庆典,托县当地人都会请吹歌班子吹打助兴;元宵节街头闹红火时,吹歌演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节目。乐器以唢呐为主,配以管、笛、箫、笙、板胡等伴奏乐器以及鼓、锣、釵等打击乐器,吹奏过程中艺人运用咔奏和口内发音的吹唱结合的技法,表现戏曲人物中不同角色的音调和声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种角色的唱腔。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音乐格调清晰刚健,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那个精神生活极大匮乏的年代,“托县吹歌”作为精神食粮丰富了广大托县民众的业余生活。
呼和浩特图书馆
口簧项目
260 0 0
口簧,蒙古语阿敏呼儿,是一种古老的拨奏体鸣乐器,它是体制最小的、最具鲜明游牧文化特色的古老的民族乐器。演奏方法是用左手持琴,把琴横放于唇内前上下牙齿的中间,右手弹拨。声音靠口腔、唇、舌、呼吸强弱来配合调节音量音色,口腔就是共鸣箱。口簧自身持续低音的演奏方法是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口腔、唇、颊、舌的位置而发出闪颤的实音与泛音交替的旋律,从而形成二重或三重结构的复音音乐;而人声持续低音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出类似浩林•潮尔和冒顿•潮尔中的人声持续低音,形成口簧的复音演奏,非常震撼人心。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由蒙古铁骑带到欧洲,军队远征途中有人随身携带口簧,想念亲人和家乡时弹奏。出于战争的需要,也用来传递信息。
霍秀华
二人台牌子曲
243 0 0
山西走西口的汉民,来到敕勒川,以当地蒙古族融合生存,汉民的大秧歌与蒙古曲儿搭台献艺,形成了蒙汉民族同唱一台戏,人称“二人台”。 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戏曲形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可独立于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乐曲。二人台牌子曲音乐既具有中国民间传统丝竹乐“小、轻、细、雅”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富于地方特色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地方性民族乐器四胡的加入,使其音乐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十分鲜明。从现有的资料统计,二人台牌子曲有120多首,但许多传统曲目已经失传,著名的二人台牌子曲有:《乌苓花》、《巴音杭盖》、《虞美人》等。二人台牌子曲的传承人已传帮带的形式继承和弘扬这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口簧吹奏
594 0 0
爬山调
249 0 0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山曲,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山区类爬山调和平原类爬山调之分。节凑自由,音域宽广,大跳较多,拖腔悠长;听起来刚健挺拔,高亢奔放,体现山区人民的气质与胸怀。唱词短小精悍,语言多用乡土方言重叠词,字数无定,虚实相间。爬山调以徵调式、商调式和宫调试为多。大多是两乐句的乐段结构,下句大多是上局的变化重复,上下乐句的落音一般是属、主关系或下属、主关系,或同主音的八度关系。节拍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偶尔也能见到三拍子或变换拍子。除了五声音阶的旋律常见外,六声音阶甚至七声音阶的旋律也能见到。爬山调是当地人民在山野田间抒发情感的民歌体载。其内容大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即兴创作的,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既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认流露,又是这个地区的历史时代、生活风貌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    地址: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14号
电话:0471-6928774    邮箱:zbcg1818@163.com
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