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
王昭君传说
281 0 0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王昭君同西施、貂蝉、杨贵妃共同被誉为四大美女。公元前37年,王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愿请求前行。昭君出塞后长城内外出现了长达60多年的和平与繁荣,呈现出“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和平局面。在内蒙古地区,凡是与昭君有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大多都表达了人们对昭君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倾注了对她的赞美与爱戴,表现出对民族友好、和睦相处、和平欢乐生活的向往。王昭君传说故事本身,包含着丰富的传奇色彩和戏剧性,吸引着从古到今文人墨客的视线,她的美貌,她的命运,她的高尚品质以及对后代的巨大影响,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学家、艺术家们发掘不尽的“宝藏源泉”。
呼和浩特图书馆
此老山奶奶庙
548 0 0
很久以前,土默川上住着一户王姓人家,所生一女,取名秀娟。邻村赵财主托人说媒,想娶秀娟做他的偏房。王老汉拒绝了赵财主的求婚,深知赵财主不肯罢休。十天以后,赵财主送来贵重的财礼,并说一个月以后前来迎娶秀娟。迎亲这天,天刚蒙蒙亮,王老汉发现女儿不见了,自家门环上拴着秀娟捻的羊毛线,顺着毛线,一直向北走,最后通进了此老山的山洞里。秀娟面容安祥地坐在那里,羊毛线还在身上绕了好几匝,原来她已经变成了石头人了。此后,人们就说此老山出了个“活奶奶”,四方求儿求女的人络绎不绝。又过了很久,大家集资修建奶奶庙。砖瓦木料准备齐全以后,众人表示有人出人,有车马出车马,往山上搬运。不料一夜功夫,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被一群羊驮上了山。阴历四月初八,山顶上三间奶奶庙落成,还将秀娟的遗体塑成神像,供在庙中。四方乡民有牵羊的,有拎鸡的,有端供品的,云集庆贺,热闹非凡。从此往后,每年四月初八成了此老山奶奶庙的庙会。这一天不仅附近各村村民及其亲朋前来赶会,甚至归化城、包头的一些善男信女也于前一日赶到察、毕二镇,次日敬香还愿,游览看戏。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从未间断。此后,人们就说此老山出了个“活奶奶”,四方求儿求女的人络绎不绝。又过了很久,大家集资修建奶奶庙。
王昭君传说图文
227 0 0
托克托传说故事
282 0 0
托县传说故事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她从多方面角度反映了托县地区的历史、地貌、风物、风情世故、人物活动、经济文化等。在语言上具有浓厚的方言特色,生动、形象、活泼、风趣。流传在托县地区的民间故事,虽然不一定说托县事、人、物,但在流传过程中,个代艺人们已有意识地按照当地的文化习俗作了艺术加工,使其思想艺术,语言特色等方面“本土化”从而也成为根生土长的托克托故事。按其内容分,可大致分为“地方风物传说”、“地名传说”、“寺庙传说”、“狐鬼传说”、“爱情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笑话故事”、“历史传奇故事”以及几近绝迹的“创世神话故事”等。
蟠龙山民间传说故
277 0 0
蟠龙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景观,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历经千万年的沧桑岁月,留下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遗址,同时还有许多流传在民间的传说、神话故事。龙的传说故事、杨六郎射箭的故事、小白塔的传 说等共同组成了蟠龙山民间传说故事,成为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关于蟠龙山的传说故事,山前的老村民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流传最广的是关于蟠龙山大黑龙、小黑龙和小白龙的故事。蟠龙山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与其神奇的传说故事巧妙地融为一体,为这些美好动人的传说故事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话说在蟠龙山东面的“官山”住着大黑龙和小黑龙兄弟俩,西面的“黑山”住着小白龙。 住在“官山”的大黑龙、小黑龙不履其职,不尽其义,养成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坐的习性,依仗着兄弟俩的势力,经常惹事生非,兴风作浪,殃及百姓,把山上和山前平川搅得乌烟瘴气,每当大小黑龙闹事时,蟠龙山的老苍龙就动用龙泉宝剑予以惩治。大、小黑龙一见龙泉宝剑,连连认错,承诺今后必改,可过不了多少年又旧病复发,故态重萌。大、小黑龙的“官” 历来是壮美如画的好地方,山上有九十九个小湖泊,滋润着“官山”风景如画,可大、小黑龙游手好闲,不善经营,把这样一个如画的美景山折腾的灰塌二糊的,后来人们就口叫“官山”为“灰腾梁”。 住在蟠龙山西侧“黑山”的小白龙,精心管山,积德行善,百姓称颂。因为小白龙把“黑山”经营的松柏参天,壮美如画,且造福山前百姓,人们对小白龙敬仰有加,口碑不绝,甚至顶礼膜拜,认为他是造福一方之龙。后来人们就将“黑山”称为“料木山”,沿用至今。说来也怪,这小白龙的料木山长的也快,海拔两千多米,是这一带乃至呼市北面最高的山峰了,内蒙电视台的发射塔建在了山峰顶端,为人们提供着精彩的电视信号。 眼见小白龙的“料木山”风景如画,大小黑龙的“官山”变成了“灰腾梁”,于是,大、小黑龙把小白龙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一见小白龙就咬牙切齿,想要除掉小白龙。终于有一天,大、小黑龙作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整垮小白龙,把小白龙的“料木山”占了,作为自己的长居之地。 整整激战了三天三夜,由于势单力薄,小白龙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倒在山前平川上。大、小黑龙要下毒手,小白龙在这危急关头,化身青烟直奔蟠龙山龙泉宝剑洞,用智慧说服了洞府守洞龙,借出了龙泉宝剑。刚刚回来,天空中翻滚起黑云,黑云之中,大、小黑龙若隐若现,小白龙用尽全身力气,向黑云甩出龙泉宝剑,宝剑直刺空中黑云。只听两声惨叫,天空掉下两滩碧血,顿时变成黑水,向东南流去,这便是今天大黑河、小黑河的来历。 小白龙的躺卧处,人们叫“卧龙岗”,那龙泉宝剑斩杀了大、小黑龙后从空中落下,剑尖在卧龙岗旁刺下个大坑,形成个湖,周围草木茂盛,为感恩龙泉宝剑,人们保护了起来,春天来这里踏青,夏天来这里乘凉、避暑,遂形成个公园,叫“龙泉公园”,解放后改为人民公园,后更名为青城公园,这便是今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来历。 那小白龙呢?斩除了大、小黑龙后,化作一股清泉,从“料木山”西侧的大沟流出,泉水甘甜,清澈透明,冬暖夏凉,供山前平川人们食用,养育着山川,这就是今天西河沿“扎达盖河”的来历。 为纪念小白龙,感恩小白龙,人们还在“扎达盖河”的西岸建了龙王庙,祭祀小白龙,叫“西龙王庙”。现在,庙已鲜,但西龙王庙的名字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地名保留了下来,这便是今日呼和浩特市西龙王庙这个地名的来历。
高金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    地址: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14号
电话:0471-6928774    邮箱:zbcg1818@163.com
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