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体育在中国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由在湖北开办幼稚园、对幼儿进行全面"保全身体之健旺"的教育方针而来。及至2009年7月9日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对"传统体育"重新做出新定义: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及此,正式区分了以国家体育总局定义的、传统体育的"武术"、和以民间保留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不同。
体育在中国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
蒙古象棋
297 0 0
蒙古象棋,蒙语称为"沙塔拉",亦写为"喜塔尔",这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自蒙古古代社会就流行的一种棋种,北方草原古老独特的博弈游戏之一。蒙古象棋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棋盘为8x8格的Shatar,另一种是10x10格的Hiashatar。蒙古象棋的形式、走法、规则接近国际象棋,但与国际象旗又有所区别。蒙古象棋有自己的特色,如马无别足限制和不得最后将死对方的官长,官长和车之间一般不能易位,需易位时,先动官长向车走两格,然后让车从官长上面跳过去,马或驼不能直接做杀,一般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特色。如今,蒙古象棋被列为“那达慕”大会的项目。
呼和浩特图书馆
陈式太极拳
311 0 0
太极拳最原始的拳种,是陈王廷集老子阴阳学说创编而成,陈式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至第6代传承人陈长兴开始向外传播 ,传给了杨露禅,后来分成了杨、吴、武、孙四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太极流派没有的招式套路,如跳跃,腾空,震脚等,内容包括: 陈式太极拳一路八十三式、二路七十一式、陈式太极剑六十三式、陈式太极刀二十四式、陈式太极棍十八式、陈式太极春秋大刀三十六式、单式训练、陈式太极推手、太极养生功等。陈式太极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要求软似棉花硬似铁,外如处女,内如金刚;慢而不散,快而不乱,故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习练者的 意 、气 、形 、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
王峰
查拳
274 0 0
查拳是回族武术的主要代表拳种,它在绥远省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初以来,查拳成为绥远省国术馆的主要活动之一。回族查拳的拳理提倡:“六合”即“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并结合回族十趟弹腿的习练作为基本功之一。查拳主要以踢、打、摔、拿、挂、翻、绷、踹、靠、勾、拧、穿、挑、扫、砸等技击为主。共有十套拳术,分别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拳术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查拳它不仅有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等功效价值,还在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中做出了贡献。
回族撂跤
374 0 0
回族撂跤在绥远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民初以来,中国式摔跤成为绥远省国术馆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并且孕育了一位享誉塞外的回族摔跤家——白儒珍,号称白老八。白老八走的是“武术加跤”的道路,以应武林俗语:“武术加跤,越练越高”。回族撂跤主要以基本功训练和对抗式实战训练为主。基本功训练有其自身一套训练方法和系统,同时融入了回族特有的武术动作,如“汤瓶拳”、“回回十八弹腿”、“查拳”等;对抗性实战训练有基本手法、抓把、基本步法、基本动作、倒地法。回族撂跤是以技巧对抗力量的摔法取胜,这就是俗称的“以巧破千斤,以智取胜”。五、六十年代白老八把回族摔跤运动的普及推向了高潮,在回族聚居区广为流传。
白松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    地址:呼和浩特市公园东路14号
电话:0471-6928774    邮箱:zbcg1818@163.com
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