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less Sensor Network
4
(0评价)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很多人都认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可与因特网相媲美:正如因特网使得计算机能够访问各种数字信息而可以不管其保存在什么地方,传感器网络将能扩展人们与现实世界进行远程交互的能力。它甚至被人称为一种全新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这就是因为它区别于过去硬件的可到处散布的特点以及集体分析能力。然而从很多方面来说,现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就如同远在1970年的因特网,那时因特网仅仅连接了不到200所大学和军事实验室,并且研究者还在试验各种通讯协议和寻址方案。而现在,大多数传感器网络只连接了不到100个节点,更多的节点以及通讯线路会使其变得十分复杂难缠而无法正常工作。另外一个原因是单个传感器节点的价格目前还并不低廉,而且电池寿命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维持几个月。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一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品已经上市,并且具备引人入胜的功能的新产品也会在几年之内出现。
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可探测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现象。基于MEMS的微传感技术和无线联网技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赋予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潜在的应用领域可以归纳为:军事、航空、反恐、防爆、救灾、环境、医疗、保健、家居、工业、商业等领域。由于无线传感网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二大网络,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 。在现代意义上的无线传感网研究及其应用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启动,它已经成为我国信息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少数方向之一。在2006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为信息技术确定了三个前沿方向,其中有两项就与传感器网络直接相关,这就是智能感知和自组网技术。当然,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也是符合计算设备的演化规律。WSN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日晒、风吹、雨淋,甚至遭到人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无线传感网络有着许多不同的应用。在工业界和商业界中,它用于监测数据,而如果使用有线传感器,则成本较高且实现起来困难。无线传感器可以长期放置在荒芜的地区,用于监测环境变量,而不需要将他们重新充电再放回去。IETF已组织成立了IPSO联盟,推动该标准的应用,并发布了一系列白皮书。 IPv6/6Lowpan已经成为许多其它标准的核心,包括智能电网 zigbee SEP2.0、工业控制标准ISA100.11a、有源RFID ISO1800-7.4(DASH) 等。IPv6/6Lowpan具有诸多优势: 可以运行在多种介质上,如低功耗无线、电力线载波、WiFi和以太网,有利于实现统一通信;IPv6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通信,无需网关,降低成本;6Lowpan中采用RPL路由协议,路由器可以休眠,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应用范围广,而Zigbee技术路由器不能休眠,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集成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开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应用系统的相关能力。本课程从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到传感器机制及电路原理,从单片机原理到Zigbee协议栈,从WSN入门到TonyOS,等几个方面向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技术,通过科学的培养体系,物联网领域的本科生标准,提升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填补物联网领域高薪技术产业人才缺口。